top of page

《光明与黑暗》评论

高伐林

 

读毕谢宝瑜的《光明与黑暗》。 与作者的上一部长篇小说《玫瑰坝》比较,新作的人物形象的饱满程度或有逊色,但思想探寻尤见深度和锋芒!尤其让我感到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通过人物之口,揭示了独裁者隐秘的心理动机;也写出了中共建政最初七八年期间,各色知识分子的思想基调和变化内因,合乎史实,合乎逻辑! 七十年过去,中国第三代人(我们的孙辈)成长,真希望他们能好好看看谢宝瑜的、以及无数我们同辈亲历者所描写那个时代的书,不要重蹈祖辈的覆辙,重演祖辈的悲剧。 

万沐

 

《光明与黑暗》这部小说写得非常深刻,有助于让人们理解中国在1950—1957年间的政治和民众心态,完全可以作为一本政治历史教科书来读。作者擅长心理描写和人物对话的描述,把邪恶的政治权谋和正常人性的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常人性的被扭曲、知识分子正直善良在运动中的无力无奈,不仅仅反映了政权的邪恶,也可以看出人性的丑陋。知识分子本来代表了一个民族的良知和最高文明水准,然而其中的一些竟如此流氓,如此黑心,实在令人窒息!

与作者前一部小说《玫瑰坝》以外在形象、外部环境为叙写重点,来表现人物形象不同,《光明与黑暗》更注重以心理的细致刻画和语言对话,来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如果说《玫瑰坝》取法中国传统小说白描的表现形式为多,《光明与黑暗》则更多采用了西方近现代部分小说以心理描写为重点的表现手法。而《光明与黑暗》对这一表现手法的大量运用,更能展现出特定时代人物内心真实世界与外在政治表现的巨大反差。从而揭示出了当时政治运动给每个人造成的心灵扭曲和巨大的精神灾难。

谢宝瑜先生忠实于历史的写作态度和精湛的文学表现形式,不仅填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关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政治思想改造运动和土改运动的空白,而且,本人坚信,其小说系列也将在后人书写的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令富:

 

读完谢宝瑜的《光明与黑暗》,感觉甚佳。故事引人入胜,使人想一口气读完,渴望知道主人公沈德培的结局究竟会怎样。这个思想单纯、书卷气浓厚的留洋博士,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回国工作,自以为走的是一条光明的康庄大道,在当年那一代留洋归来的知识分子中极具代表性。然而经过几年时间一次又一次政治运动的整肃,一个才华横溢、一心教书做学问的大学教授,却被党领导有意打成右派分子而投入监狱,陷入万劫不复的黑暗之中。自以为选择了光明,实则是步入了黑暗,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啊!读到主人公的遭遇,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起巫宁坤在其回忆录《一滴眼泪》中记述的悲惨经历。由此观之,作品虽然是小说,即虚构之作,但其反映的现实却是真实可信的。主人公留洋归来的祖国,与小说《1984》所描写的那个国度别无二致。在这荒唐的社会中,任何荒诞不经的事都会发生。所以才会出现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怪事:按人数百分比下达任务来抓反革命分子和右派分子!而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只有潘嗣文这样的党棍才能胜任。小说中潘嗣文这个重要角色也描写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他历经多次党内斗争和各种政治运动的磨练,老谋深算、虚伪、冷酷、精明狡诈,能深刻领会最高领袖的意图,知道如何把别人造成党所需要的马桶,而又能避免自己被造成马桶。他是党的优秀干部的典型。通过他的所作所为读者便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个“先进”的党组织及其成员究竟是什么货色。总而言之,这部现实主义小说对于直观具体地认识这个党天下的国度,了解知识分子在其中的生活状况,当是必选之作。我把此书推荐给儿子和侄儿侄女阅读,让他们增加一些对那段可怕历史的感性认识。

素蓉:

 

读完了谢宝瑜的《光明与黑暗》。作者对人物的心理剖析得很深刻,把当时人们那个扭曲的心理和人格写得非常到位,读完后让我有一种后怕和不寒而栗的感觉。

西成

 

很用心地读了宝瑜先生的大作。宝瑜先生的作品历来有“毒”,是不可能published at home。然而,这种“毒”依我看却是一剂可以解除麻木昏聩的良药。

 

《光明与黑暗》主要写了那个年代里的几位知识精英,弃暗投明,回归乐土,不曾想反而跌进恐怖陷阱。作品的叙事方式新颖独到,人物对话对刻画心理和推动情节把握得很好。掩卷之后,太多感慨:生不逢时呀!不禁不让人回想到曾有几个令人想往的时代,比如先秦的轴心时代,宋仁宗时代和the Republic of China era 。那些时代,大师辈出,群星闪耀。人活得象人,鲜有变鬼的。也有不少趣闻轶事,比如孟子见齐宣王被尊为上宾,苏辙怒斥仁宗荒唐反被重用,刘文典脚踢一尊而无杀身之祸。

张杰

 

读过作者的小说《玫瑰坝》,又读完《光明与黑暗》,掩卷长叹。那疯狂的漆黑的岁月浮现眼前。成千上万个沈德培飞蛾扑火,奔向”光明“的祖国,却陷入万劫不复的黑暗。被怀疑,被侮辱,被折磨,被迫害。那是一段反文明反人类的历史。感谢作者能生动地再现当时的语言和情景,留给后代铭记。不能让历史重演。

陆子磐:

《光明与黑暗》取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角度,写了一群灵魂灭失的人。

bottom of page